蛋白定量是生物學實驗*的一部分。我們在進行蛋白質的許多實驗分析之前都是需要對蛋白質的濃度進行測定,以便確定下游實驗是否能順利進行。
蛋白試劑盒是常用的蛋白濃度檢測方法之一。該方法原理是蛋白質在堿性條件中將銅離子(Cu2+)還原為亞銅離子(Cu+),生成的Cu+與BCA形成紫色絡合物,并在562nm處具有很強的吸收峰,吸光值與樣品中蛋白質的含量成正比,根據吸光值可以推算出蛋白濃度。
通常蛋白定量常使用的方法是比色法,通常用于總蛋白的定量分析。根據蛋白和比色試劑的結合,可以將比色法分為:蛋白-染料結合法和蛋白-銅螯合化學試劑法。
典型的蛋白試劑盒比色法是考馬斯亮藍G250染料結合法,后者則包括雙縮脲法,Lowry法,二喹啉甲酸(BCA)法。
1、Bradford法
考馬斯亮藍G250染料結合法由MarionBardford博士在1976年提出,因此也叫Bradford法,原理是蛋白在酸性條件下和考馬斯染料結合,染料的吸收值發(fā)生改變,從465nm轉移為610nm,并且在595nm處有的吸收差異。
結合到蛋白質分子上的染料數與蛋白所帶正電荷成正比,因此可以用該方法來對蛋白進行定量。染料的顏色變化和蛋白中的堿性氨基酸有關,另外范德華力和疏水作用也會影響蛋白與染料的結合。
2、BCA法
1985年PaulK.Smith等人開發(fā)出BCA方法,該方法分為兩步:首先,在堿性條件下,蛋白將二價銅離子還原為一價銅離子,然后,BCA和一價銅離子結合,形成紫色化合物,該化合物在562nm時有吸收,且吸收值與蛋白濃度呈線性相關。